小陇山林区成功繁育朱鹮——
“鸟中大熊猫”重返陇原
寻食的朱鹮。
小陇山龙门林场朱鹮生态园中展翅飞翔的朱鹮。
宋治平经过单筒望远镜调查朱鹮。 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
小陇山龙门林场朱鹮生态园。(材料图) 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,均由小陇山龙门林场供给
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宋振峰 彭雯
“咵啊——咵啊——”
冬日,走进坐落大山深处的小陇山龙门林场朱鹮生态园,耳畔传来嘹亮而一起的鸟鸣声。眼前这些通体白里透红、身姿高雅的鸟儿沐浴着暖阳,或悠然立于树梢之上,或从枝头翩然起飞,或悠然在地上踱步。
诗人笔下的这群“翩翩兮朱鹭”,为这儿的冬季增添了一抹亮色,带来了无限活力。
朱鹮,是一种在地球上生计超越6000万年的陈旧珍稀鸟类,被誉为“东方宝石”“鸟中大熊猫”,为我国一级重点维护动物。
但从前,朱鹮一度濒危,在我省难觅踪影。
现在,朱鹮从头飞回到甘肃“久居”了!
2023年9月,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,我省从陕西省洋县引入20只朱鹮,在小陇山林业维护中心的林区落户。
一年多来,这群精灵不只彻底习惯了新的生活环境,还繁育出了4只正式具有甘肃“户口”的朱鹮,为美丽甘肃新画卷增添了生动的注脚。
打造一片绿岛,与朱鹮再续前缘
驱车从天水市麦积区利桥镇镇政府地点地动身,绕过一山又一山,转过一弯又一弯。忽然间,眼前恍然大悟,小陇山龙门林场朱鹮生态园到了!
这儿是小陇山林业维护中心精心为朱鹮挑选的住处,坐落龙门林场的南沟森林运营管理所。
偌大的南沟,两边山岭绵绵、树木茂盛,沟内地形陡峭,嘉陵江水系的首要支流红崖河从远处弯曲逶迤款款而至,穿过山谷,奔腾向前。
远远地就能看见,正前方的山谷里,矗立着一个约有十层楼高的巨大的“鸟笼”。
“那个占地7亩半的‘鸟笼’,正是朱鹮在甘肃仅有的家。”同行的小陇山龙门林场场长王小勇介绍道。
历史上,朱鹮曾广泛散布于俄罗斯远东、朝鲜半岛、日本和我国。在我国境内,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和中西部区域的15个省市都曾有朱鹮散布的记载。甘肃作为朱鹮散布地的最西端,境内天水、陇南、定西等地均有散布历史记载。
但上世纪中叶以来,由于各种原因,朱鹮休息地面积不断缩小,种群数量锐减。在《国际自然维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》(IUCN)中,朱鹮被列入极濒危(EN)物种名录。1964年在甘肃省康县收集的1只标本,曾被视为我国朱鹮的“终究记载”。
就在人们认为朱鹮现已灭绝的时分,1981年,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。从那时起,经过继续抢救维护,一度濒危的朱鹮,现在开枝散叶成具有1万余只成员的“咱们庭”。
可令人遗憾的是,尽管近年来我省天水、陇南等地发现过朱鹮的身影,但它们仅仅时刻短地停留。
南沟,就曾两度发现朱鹮的踪影。
2016年夏秋时节,1只朱鹮在南沟休息停留,龙门林场的员工十分幸运地抓拍到了它的倩影。
紧接着,2017年的春天,又是在南沟,龙门林场的员工发现了3只朱鹮。
朱鹮不止一次地“现身”,佐证了南沟这片区域适合朱鹮的休息繁衍。
2022年,甘肃发动朱鹮再引入项目。林业部门经过精挑细选,终究,南沟成了迎候此次朱鹮回家的“幸运儿”。
2023年9月,10对朱鹮从陕西洋县来到龙门林场落户。
走近这个巨大的“鸟笼”,但见笼内有树木、有草地,还有小湿地。
“‘鸟笼’内的树,有上百种,都是乔木。那3块小湿地,是咱们专门打造的。”王小勇介绍说,这是由于,朱鹮对住的当地十分挑剔。
南沟正是朱鹮寓居的“抱负之地”。这儿不只要充分的水源,还有河道、水田、湿地、森林等,不远处还有村庄。
“鸟笼”内,还有小陇山林业维护中心精心构筑的“小生态”。全部的尽力,让这儿成为朱鹮落户的一处“福地”。
不但考究住,朱鹮吃饭还特别考究。
“你们看,那是朱鹮的伴生鸟。”在“鸟笼”周围的树木上,休息着数十只苍鹭、白鹭,它们的姿势看起来较为高雅。
苍鹭、白鹭缘何而来?
王小勇笑言,朱鹮每次吃饭前,都要先叼着食物,在水中清洗洁净,再渐渐享受。常常性地,还没等它们吃到嘴,“眼疾手快”的苍鹭、白鹭便从一旁冲了过来,冷不丁地将食物抢了曩昔。“幸亏有鸟笼维护呢。”
王小勇介绍,除了乘机抢食外,苍鹭、白鹭能来南沟,阐明这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。苍鹭、白鹭均属国家二级维护动物,只要空气新鲜、水质清洁、气候适合的当地,它们才会“拜访”。
说话间,几只朱鹮振翅而飞,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。长而直的喙,鲜红的脸,柳叶般的冠羽,展翅起飞的瞬间,双翼之下的赤羽令人冷艳——初见朱鹮,它明显的特征让人形象极为深入。
“这么美的鸟,怪不得吃住这么考究。”同仁的一席言语,将咱们都逗笑了。
从护林员到护鸟员,用心看护和陪同“国宝”
眼下,是朱鹮在小陇山的第二个越冬期。
上午10时,寒气仍然逼人,鸟笼内的湿地结了厚厚一层冰。休息在巢里、树上的朱鹮,还未下地寻食。
有人轻手轻脚地从鸟笼门口进入,来到湿地旁。他手拿锤子,轻敲着冰面,待冰面碎裂后,将水中的冰块逐个捞出,整理洁净后,又蹑手蹑脚地退出鸟笼。
这位敲冰的人,正是林场的朱鹮专职养殖员宋治平。他告知咱们,朱鹮特别胆怯,如此当心,正是怕惊动到安定站立于树梢之上的朱鹮。
朱鹮引入前,龙门林场遴派员工赴洋县学习养殖、繁育、疾病防治等技能,宋治平便是其间之一。
“咱们这儿海拔1500米左右,比洋县海提高、气温低、温差大,从10月底开端,朱鹮就进入了越冬期,一向到来年1月底。上一年冬季林场监测到的最低温度为零下19摄氏度。”宋治平说。
洋县坐落秦岭以南,全年不结冰,气候温暖湿润。小陇山则坐落秦岭以北,隆冬时节湿地里的水面结冰是常有的事,每天都需求养殖员进行人工破冰,再投喂泥鳅等活物。
朱鹮平常以泥鳅、小鱼和昆虫等为食,为助其顺畅越冬,龙门林场精心调配食物,添加了牛肉、面包虫等养分丰厚的食料,协助朱鹮添加热量和体能。此外,林场还在网笼中搭建了3个御雪棚,为鸟儿们供给了遮风挡雪的场所。
“越冬期关于朱鹮来说是比较困难的,一是温度低对他们寻食形成必定阻止,二是有果子狸、黄鼠狼等野生动物会突击和损伤他们。”宋治平说。
2023年9月刚来小陇山不久,朱鹮还未彻底习惯新环境,便进入了越冬期。那段时刻,养殖员们简直没日没夜地守着朱鹮,特别是清晨2时到早晨8时,咱们轮流在笼子外面巡查,调查朱鹮的动态,避免野兽出没。
守了近1个月,朱鹮安定无恙,宋治平总算松了口气。现在,一年多时刻曩昔了,对怎么照料好这些“国宝”们,他有了经历,也有了决心。
本年49岁的宋治平是天水人,此前是一名护林员。自林场引入朱鹮后,和林子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他,转行当起了一名护鸟员。
为精心照料“国宝”,龙门林场装备了2名专职养殖员,日常作业首要是为朱鹮投食、清扫环境、调查鸟群作息等。
“这是个操心活,跟养孩子相同,得不时调查、日日操心。”宋治平坦言。
每天早上,他一睁开眼,榜首件事不是洗漱吃饭,而是去鸟笼转一圈,经过望远镜把每一只鸟都仔细调查一遍,全部如常后,才回来宿舍拾掇。
朱鹮胆怯。宋治平他们每次进笼子前都会先吹一声口哨,这既是提示朱鹮有人来了,也是开释一个投食的信号,然后轻手轻脚地干活,尽量不惊动鸟儿们。
湿地是朱鹮寻食的首要场所。除了越冬期每日需求砸冰,平常宋治平他们还要整理朱鹮坠落的茸毛、死去的泥鳅等杂物,避免污染湿地的水源,给朱鹮带来致病危险。
作为养殖员,宋治平最忧虑的是朱鹮患病。
上一年5月的一天早上,他发现一只朱鹮形影相吊,萎靡不振地半蹲在树上,飞到地上寻食时,行走很不利索,看起来疲乏萎靡。宋治平当即检查这只朱鹮地点巢树下的粪便。
朱鹮的粪便通常是白色,一旦患病,就会变成黑、红、黄等色彩,乃至会出现白沫。“这只鸟的粪便出现黑色,应该是消化不良,吃得不合适了。”宋治平检查之后,结合在洋县学到的常识判别道。
随后,他对朱鹮吃食的盆子进行清洗和消毒,在食物中为其添加了相关药物,并细细整理了一遍湿地中的杂物。经过一番医治,3天后,朱鹮的粪便正常了,精神状态也正常了。
“咱们对养殖的环节一个个进行排查,终究判别,这只患病的朱鹮,应该是在水池吃泥鳅时感染了病毒。”过后,林场和宋治平对此事进行了复盘。
能调查到朱鹮患病,宋治平说,得益于他随身携带的“宝物”——望远镜。
望远镜,有时是单筒的,有时是双筒的。经过它,宋治平他们得以每天精准调查,朱鹮每天几点几分下地寻食,寻食多长时刻,几点几分又飞上树。然后更好地了解朱鹮,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,制定更科学的养殖方案。
其实,林场在笼中装有数十个监控摄像头,经过监控画面能够长途实时调查,但他说,“去现场转转才定心。”
朱鹮爱洁净,天热的时分,它们会去湿地洗澡;天冷的时分,幼鸟早上六七点会先在笼子里飞几圈,就像“热身”相同;朱鹮伴侣之间也会吵架,雌鸟会由于雄鸟懒散未外出寻找巢材扩展“爱巢”而大声“叱骂”,“彼此大声鸣叫、用力扇动翅膀,就像人吵架相同。”讲起调查到的朱鹮“趣事”,宋治平喋喋不休。
这一年多,护鸟员们与朱鹮相伴的日子,乃至比陪同家人还要多。“女儿有一次斗气地说,朱鹮才是我的儿女。”宋治平笑道。
从20到24,小陇山迎来4只朱鹮宝宝
2024年4月18日,小陇山龙门林场朱鹮生态园诞生了榜首只朱鹮幼鸟,这是我省在朱鹮绝迹之后本乡成功繁育的首只朱鹮。
“你们能看出来哪仅仅幼鸟吗?”林场另一名养殖员李双虎暗示咱们调查远处巢树上休息的朱鹮“一家三口”。
关于眼前体形简直一起的“一家三口”,咱们摇了摇头。
“看茸毛和体色。”李双虎提示道。
朱鹮幼鸟生长较快,到现在个头已蹿得和它的爸爸妈妈差不多高了,但身体的色彩与成鸟有别,它的脸颊呈橙黄色,茸毛呈烟灰色。无论是在空中飞翔,仍是落地寻食,幼鸟都萧规曹随紧随爸爸妈妈。
“看到它们一天天健康生长,很快乐,真的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生长相同。”看着眼前这些精灵们从求偶到配对,从组成家庭到生儿育女,51岁的李双虎既觉风趣,又较为慨叹。
朱鹮有“爱情鸟”之称,一夫一妻相爱终身。每年的1至3月是朱鹮的求偶期。进入繁衍时节的朱鹮会“变身”,特别是头部、颈部、上背部的茸毛会由粉白色变成灰黑色,这被称为“婚羽”,仿佛披上了一件黑礼衣。
雄朱鹮求偶时,会将一片树叶或一根树枝作为礼物送给雌朱鹮,向对方表达倾慕之意。“就像人类男女之间互赠礼物标明心意相同,朱鹮也是很浪漫的。”李双虎说。
据养殖员调查,雌朱鹮承受雄朱鹮的“礼物”后,它们便“订亲”成功,会出现用喙“接吻”、彼此整理茸毛等培养感情的行为。
之后,男女鸟开端组成家庭,一起落户营巢。在野外,朱鹮一般挑选巨大的乔木作为巢树,在树的冠幅比较隐秘的当地营建巢窝,避免猫头鹰、老鹰等天敌的突击。在大网笼,作业人员提早在笼中的几棵树上架好了10个巢窝,以供朱鹮挑选。
“朱鹮选了其间的2个,自己又搭建了2个。筑巢时,男女朱鹮分工明晰,雄鸟担任外出收集树枝、树叶、苔藓等巢材,雌鸟担任铺窝,一层一层铺得很详尽。”李双虎介绍道。
时刻来到3月,朱鹮进入繁衍期。巢窝做好后,雌鸟开端产卵。其间,为了确保雌鸟的体能,林场加大投喂量、添加养分。一起在朱鹮孵卵的巢树下方,支起了避免幼鸟坠落的防护网,树的根部往上部分用地膜包裹了1米多高,还抹上了黄油,意图是避免蛇爬上树吃鸟卵,突击朱鹮和幼鸟。
繁衍期直至6月。那3个月,宋治平缓李双虎简直驻扎在林场,没回过家。他俩既快乐又严重,既等待又惧怕。“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,脑子里一向想的便是朱鹮什么时分能孵出幼鸟来,感觉比自己媳妇生孩子还严重。”宋治平说。
朱鹮一年产卵1至4枚,一枚卵的孵化周期为20多天。预算着朱鹮幼鸟要被孵化出来的那几天,他俩一天要去“鸟笼”转上好几次。
“与洋县比较,朱鹮在小陇山的繁衍节点有所推延。洋县的榜首窝小鸟孵化一般从3月初开端,在咱们这儿推迟了15至18天,3月22日左右才开端孵化,直至4月18日榜首窝鸟诞生,推迟的原因首要是地舆和气候要素。”宋治平剖析。
上一年4月18日的早上,宋治平缓李双虎和平常相同,进到鸟笼投食和清扫。忽然间,看到有棵树下面,有个被雌朱鹮扔出来的蛋壳。他俩尽管还未见到朱鹮幼鸟,但已是乐不可支,“蛋壳被丢掉,就阐明幼鸟现已被成功孵化出来了。”
榜首时刻,他们将这只蛋壳当心翼翼地带出鸟笼,进行标号和挂号。
在2024年的繁衍期,小陇山共有4窝朱鹮成功孵化4只小鸟,最迟的一窝鸟孵化时刻为5月30日。
那段时刻,一只只小朱鹮破壳而出,让整个林场都沉浸在高兴傍边。
幼鸟长到25天左右,养殖员依照规则将它们带离巢窝称重、量翅膀的长度。一起,还给它们戴上脚环,右脚戴的是一只标示了幼鸟亲属信息的金属环,左脚戴的是塑料环,明晰注明晰其甘肃籍的身份信息。
朱鹮是一种对环境要求极端严苛的鸟类。在王小勇看来,“朱鹮在小陇山成功繁衍生息,既是承受了这儿的环境,也是认可了这儿的生态,咱们会继续做好朱鹮种群维护和野化放归作业。”
依据方案,龙门林场对朱鹮进行繁育驯化、扩展种群数量至必定规划后,将从2027年开端,分批次在小陇山林区放归朱鹮,让这些“东方宝石”真实回归甘肃,在陇原大地安闲飞翔。